第304章 沈良的事

  上次和她说得,不晓得林月娘有没有问,要是问过,那个姑娘有没有去瞧郎中?
  苗招弟家。
  林月娘看到她在院子中,不等停稳就跳下车,笑意盈盈地走进去,挽着她的手臂。
  “还真让你说中了,那姑娘没问题,不是她生不了。”
  “姑娘去瞧过郎中了?”她问。
  姑娘没问题,能生孩子,那他们家沈良是不是有希望了。
  “可不,我带着姑娘去的,郎中说了,姑娘身子好的很,我哪会骗你,要是骗你,我这月娘以后还做不做了。”
  苗招弟面露喜色,转头问:“姑娘家里人知道她能生孩子,应当是要聘礼的,他们家说没说要多少?”
  林月娘露出为难的神色:“说了,要五两八聘礼。”
  她做月娘多年,嫁过人被休妻的姑娘名声不好,再嫁人,家中没几个会要聘礼,巴不得早点把女儿送出去。
  这家人也是,得知女儿不能生被休回家,找到她说,一文聘礼不要,谁愿意娶她女儿,就把她带走。
  可如今得知自己女儿能生,又打起了要聘礼的主意,一张口就是五两八。
  “这……聘礼太高了,我们家给不起。”苗招弟叹了一口气。
  “我也晓得你们家的难处,和那边好说歹说,就是不愿降聘礼。”
  林月娘松开她的手臂,坐在小板凳,接着说道。
  “我这些年什么样的人都见过,姑娘前头人家只给了二两八聘礼,他们觉得亏了,所以这次要五两八。”
  被休妻回娘家,不管是因为什么,名声都会变差,还要那么多聘礼,没人会愿意娶。
  给得起五两八聘礼,为啥不找个黄花大闺女,要找个被休妻的呢。
  他们家要是能拿得出五两八,她就能给沈良找个黄花大闺女,可惜……
  苗招弟坐在她身边,感激道:“这段时日劳烦你了,只是我家真拿不出那么多钱,你给姑娘找个好人家吧。”
  “你放心,我给沈良留意着,要是有合适的姑娘,我再来找你。”
  林月娘望着她的侧脸,在心里叹息,家里没钱,想娶上媳妇哪那么容易。
  另一边的沈良,刚去割完猪草回来,一转头,看到林月娘从他们家门口离开。
  他没放在心上,拿着刀剁猪草。
  如今没有成家的想法,姑娘嫁到他们家要跟着吃苦,何必祸害人家呢。
  要不是他爹娘催着,他根本不会找林月娘相看。
  季温禾洗好布料回家,将布料挂在晾衣杆上晒着。
  来到厨房:“沈大哥,我看到林月娘去苗婶家了。”
  想起他还不知道姑娘的事,便和他说了一遍。
  沈榕山说道:“前几天和良大哥聊过,村里喜事一家接着一家,苗婶和桩叔催着他相看,没法子,只好听他们的。”
  “良大哥如今没了成亲的想法,以后一个人过,养着他爹娘,只是老两口不这么想。”
  “理解,家里只有一个儿子,不能真的看着他孤独终老,也不想他们家到沈良这里绝代。”
  季温禾靠在门边,环着手臂,转身面向屋外。
  “家里没钱是硬伤,有钱怎么都好说,我看沈良的亲事一时半会定不下来,还早着呢。”
  镇上有钱人家,姨娘一个接着一个的娶,钱才是最重要的,其它都是附带。
  沈榕山望着她的背影,问道:“温禾,要是良大哥相成了,苗婶来借钱,我们借不借?”
  她没回,反问:“你心里是怎么想的。”
  “我是想借的,我和良大哥一起长大,交情自是不必说,我不在家的时候,苗婶他们常来照顾,有恩情在,能帮的话我想帮。”
  “那就借,不过得看借多少钱。”季温禾在心里算了算,“文山两兄弟定亲,我们按最高的给八两八,近十八两,加上买东西,我们按二十两算吧。”
  “家里买了猪,各种各样的花费,手里剩二十七两左右,最多能借五两给他们,加上他们自己手里的存钱,六两六应该能凑出来。”
  “姑娘家也不一定要那么多聘礼,我估计是够了,实在不行,再多借一两出去。只是他们这两年拿不到多少钱了,就当是工钱提前预支给他们吧。”
  沈榕山望着灶底的火光回道:“苗婶不会有找我们借那么多钱,最多三两。”
  “那就等他们找过来再说吧。”季温禾到缸边舀水洗菜,转头看了他一眼,“咱们争取在四个月之内把房子盖好。”
  “冬天住进去,山洞里太冷了,衣柜那些不着急打,等明年开春再说,还有家里的旧被子和旧棉衣。”
  “明天让元山顺道拉出去给人重新弹,对了,还得买棉花回来,两兄弟分开,得再做两床新被子。”
  他摇了摇头:“眼下不做,等他们成亲,先让他们两个人住在一起。”
  “做好放在家里,不拿出来盖,万一两人要是冬天成亲,等那时再去买棉花会很贵,早点做好放着。”
  家里各种柜子和桌子,等明年开春,让两兄弟打,换沈榕山出去卖货。
  “对了沈大哥,小雅成亲那天你要去帮忙吧。”季温禾问。
  “嗯,沈大叔找我了。”去帮忙借桌子和板凳。
  “真快呀,安国四月份成亲,小雅七月成亲,旧人走,新人来,想想还真有些伤感。”
  要是沈家村没有没落,现在村子里定会很热闹。
  “诶,沈大哥,咱们村里虽然都姓沈,但各家都没有血缘关系,怎么没见村里人相互结亲。”
  这样的情况,一般有很多青梅竹马的,可她发现,村里一对青梅竹马,相互喜欢的恋人都没有。
  “以前有的。”沈榕山说道,“后来村里人少了,大家在一块长大,哥哥姐姐妹妹看待,没有别的心思。”
  “相互结亲有好有坏,离得近,姑娘时不时能回家,但也很容易闹矛盾,多数人家还是不愿和村里人结亲的。”
  “听老一辈说,有两家相互结亲,因为一点事越闹越大,女儿和儿子夹在中间左右为难,到最后两家老死不相往来。”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