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5章 再次赶走姐夫

  郑庆仁不由得为姐姐可惜了,就嫁了这么个没脑子的酒囊饭袋。
  当初郑洁欣嫁给夏贵,也是为了弟弟娶董庆庆。那时董家只要求了二百八十八的彩礼和两间瓦房,三转一响还是董家陪嫁过来的。在所有人看来,郑家娶的媳妇要求不高,陪嫁多,城里人,还是吃国家饭的老师,能娶进门,是郑家祖坟冒青烟,积了八辈子德。
  就是这么点要求,郑家也有些为难,郑洁欣只好牺牲自己,嫁给夏贵,收了夏家一千一百八十八的彩礼。
  在郑保进心里,这就是卖女儿。在当时的郑庆仁心里,就是姐姐嫁了大户人家,享福去了。
  现在郑庆仁对夏贵的厌烦增加,对姐姐的愧疚也就增加。
  希望郑洁欣能下定决心离开夏贵!郑庆仁绝对站在自己姐姐这一方。
  “郑庆仁,别不识好歹,他们胡家什么人,老大地区公署改革处的,老二平和县巡捕局的,老三老五平和县纺织厂干部,老四地区公署工商局的,老六之前平和县卫生局,现在药材公司采购经理。你呢?一个种地的土老帽。”
  夏贵指着郑庆仁的鼻子暴躁的说道。
  从郑庆仁回来,一而再再而三的赶自己走,要不是胡家老四胡志强还等着回复。夏贵早就摔门离开。
  并且夏贵来的时候,向胡志强举着拳头保证,由他出马,郑庆仁绝对摇着尾巴同意。
  “对呀,我就是土老帽,怎么了?对姓胡的回复,就说,想和谈,来求我啊,赶紧滚。”
  郑庆仁一个苹果在嘴边转了一圈,就只剩下核。不怎么顶饿。
  而夏贵还在眼前吠着,耽误进厨房热剩饭。
  “郑庆仁,你可知道你在说什么,你是不是在里面吃的苦不够多?”夏贵震惊郑庆仁的话,这人是不是里面关傻了。
  “不走是吧,我就开始关门放伟子了啊。”
  郑庆仁瞅着郑小伟跑回屋内也拿着一个苹果啃着出来,还一边吧唧嘴。
  “伟子,上。”郑庆仁也不再理夏贵,跑回厨房赶紧生火。
  “快走,要不是看在洁欣姐面子上,我早就动手了。”郑小伟也看下夏贵不顺眼,从墙边寻了一根柴火棍,在夏贵面前挥动着。
  “好,你们有种,到时候别让郑洁欣求我们家。”
  夏贵眼看着继续谈不成了,只好再次狼狈的离开。
  “哥,你真准备跟胡家对上?貌似你没有胜算啊,还有夏贵说的女记者怎么回事,不会是前天我们见的那个记者吧?”
  郑小伟溜进厨房,从墙角抓了一把树枝,塞进了地锅火洞里,又拿着旁边的纸壳,对着火口扇了几下。
  “你以为昨天乡巡捕办凭什么开车送我们回来?都是谷记者的面子。”
  “哥,你跟我说实话,你以前什么时候见过谷记者?你看她的眼神,就像当年你看庆庆嫂子的眼神一样。庆庆嫂子虽然在城里不回来,但是她还给你生了个女儿。你可不能见一个爱一个,再说谷记者肯定也看不上你。”
  “滚蛋。”郑庆仁拿着柴火,对着郑小伟的屁股上来了一下。
  一下午,郑庆仁都窝在家里,翻出董庆庆的铅笔和草稿纸,一遍遍画着记忆中的拉货三轮车。
  前边是高羊角把,S型单梁,前24寸后26寸车轮。自行车一样的手把刹,再加上拉杆手刹,为了载重,车身是托架结构,加上后桥避震弹簧。
  看了眼前的几张图纸,郑庆仁又补充了一部分细节。
  而且这种三轮车,利用现有的自行车技术,完全可以生产。
  颖阳周边大的自行车厂应该是蚌珠自行车厂,这个厂生产的20寸单梁小车非常火爆。再远点就省城庐阳自行车厂,按照历史进程,今年就应该有销售压力,明年会和大沪永远自行车厂合作,放弃自主品牌,生产永远牌自行车。
  这些自行车厂,还都按照委派任务生产,想让他们生产郑庆仁想要的三轮车,几乎不可能。
  平和县车辆厂也有生产自行车的能力。这种非专业自行车厂,之前生产自行车都是分派任务,年产量最高不过两千辆,而且生产一辆,亏损一辆。
  生产成本达到一百五十块,出厂价才一百二十八。永远自行车厂的一辆车子成本才六十块。
  这几年由于大型自行车厂产量大幅度上升,因此也不再计划生产自行车。其本身的主业板车生产,也几乎陷入停滞。
  郑庆仁就打算从平和县车辆车着手,看看能否为自己生产人力拉货三轮车。据郑庆仁估算,在一辆自行车基础上加二十多块钱成本,就能生产出一辆三轮车。
  而且平和县城距离豪县县城,也就是一百六十里左右,物流成本也不高。
  第二天郑庆仁早早的赶往平和县城。先是买一辆自行车,来回跑能节省点时间和体力。县百货大楼的自行车还需要凭票,周边的民营百货大楼,不需要凭票,但买不到凤凰、永远、飞哥这些品牌的热门车辆。
  郑庆仁就挑选了一辆飞箭24寸小型车。
  这个车子女士骑着正好,郑庆仁骑着有点显小。价格也不贵,一百三十五。
  买完车子,在县城溜达几圈,找回骑自行车的习惯。
  溜达着,郑庆仁就听到有人在谈论唐大海的q奸抢劫案。把自行车车停在人多的地方,也慢慢的听出来了。
  谷诗把郑庆仁含冤被关五个月的事通过报纸曝出来了!大概内容就是平和县巡捕局抓了一个年轻人,审讯了半年,才被一个新调来的巡捕发现是冤案,然后重新调查,很快查清另一个罪犯,而这个在外面逍遥法外的罪犯,还正在边首县抢劫。
  报纸对刚初的办案巡捕一顿批评指责,又宣扬起张学斌明察秋毫芸芸。
  而普通百姓,都是对郑庆仁的同情。
  郑庆仁心里在冷笑。
  这篇新闻报道出来,未必全是谷诗的发力,真正想让新闻出来的,是张学文。
  县车辆厂在平和县西南,生锈的铁大门预示着这个厂子随着计划经济的取消,也游走在关停的边缘。
  也不知道里面的生产设备,还能不能运转起来?
  不过,生产拉货三轮车,配件齐全的话,也不怎么需要设备。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