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021章 大有可为

  万历四十七年三月初七,沈阳城。
  无需城中建奴细作进一步活动,沈阳城已是一团乱麻。
  原本历史上,大胜之后的努尔哈赤颇为谨慎,没有一鼓作气攻打沈阳,而是先去对付叶赫部。
  此时若后金来攻,这沈阳能否守住,还很难说。
  巡按大人和经略大人撕破脸后,朝廷与辽东集团的矛盾逐渐浮出水面,沈阳这座辽东政治中心,火药味儿越发浓烈。
  这几日,溃兵与南兵之间,溃兵与辽兵之间,辽兵与南兵之间,因为各种琐事,发生了好几次激烈冲突。
  见上官们心思都不在守城上面,而是忙着相互甩锅,这些丘八们胆子也肥起来,一些客兵开始骚扰民户,甚至在大白天里抢劫民户。
  辽东发往京师的塘报奏疏如雪花片,内容基本都是向老皇帝要钱。
  而关于要钱的原因,更是五花八门,有的说火器不利,更换需要三十万两,有的说五十万两重金招募朝鲜兵,还有说联络蒙古鞑靼要用一百万……
  最奇葩的是御史扬州鹤,他直接扯到了当年高淮监辽,开口就是三百万。
  他建议皇帝立即把高淮收刮的三百万两民脂民膏,用内帑的形式,全部发还辽民。
  “以辽人之血肉佐辽人之困局”。
  否则辽事崩坏,后果难料。
  虽然不知奏章到了皇帝案头是怎样情景。
  不过在万历皇帝手下打工的人都知道,老皇帝喜欢对奏折留中不发,所以现在也不管皇帝是否已读不回,塘报只是一封接一封发往京师,搞得好像大明塘马和宣纸都不要钱一样。
  几位巡抚、总兵急的焦头烂额,除了不停给朱翊钧写信刨明心迹,就是烧香拜佛祈祷自己别成为典型领取菜市口一刀。
  反倒是从鸦鹊关逃回来的李如柏,态度颇为淡然。
  他整日闭门不出,谁也不见,据说准备出家去当和尚,完全是死猪不怕开水烫。
  三月初五,一直没有发声的御史巡按陈玉庭终于给皇帝上疏。
  他先是简要叙述了大军败亡的消息,然后就把锅甩给了经略大人杨镐,向皇帝报告说杨镐逡巡不进,犹豫不决,借口粮草不足,一再阻挠大军进兵,硬是把大军发兵日期从二月十五拖到了二月二十六。
  至于这次兵败的杜松、马林,御史大人则是轻描淡写,说是后援不济,或是因为南兵(刘綎)拖延。
  而对于李如柏,奏疏甚至没有提及,只说是下落不明,应当还在与建奴血战。
  陈玉庭人还在辽镇地盘上,有些话当然不能乱说,当年高淮在沈阳只因为收了点矿税,就差点被辽人干掉,殷鉴不远,他是要注意的。
  巡按大人敢给巡抚脸色看,却不敢说辽镇坏话,不过又不能显得过分袒护辽镇,否则会让皇帝猜忌,所以他就拿杨镐开刀,最后在奏章里旁敲侧击说杜松败亡与杨镐催促有关。
  陈玉庭上奏的第二日,杨镐的一封关于萨尔浒战况的奏章也从沈阳发往京师。
  杨镐不能直接攻击陈玉庭,因为陈大人是皇上的人,哪怕只是表面上的。
  于是他只好把锅甩给杜松,说他“违期先时出口至浑河哨”,以至被伏兵败。
  在奏章中,杨经略详细分析了当前辽东形势,奴贼兵马约有十万,若想战胜,朝廷至少要募集十二万人马。
  他建议从甘肃镇募精兵一万,另外以王国柱、满桂、柴国栋、朱万良等将汇合蓟镇兵马,星夜出关,抵抗奴贼。
  最后,杨镐承认自己犯下大错,当恭听处分,经略就不当了,他建议让抚臣周玉春代替自己。
  杨镐写完奏疏,微微闭上眼睛,招来他的幕僚:
  “石民,将这奏疏润色一番,立即快马发往京师,”
  那幕僚名叫茅元仪,是杨镐旧识,自幼喜读兵农之道,成年熟悉用兵方略、九边关塞,后来著有著名兵器图书《武备志》。
  茅元仪叹息一声,转身离去,客厅大门忽然吱呀声响,家丁慌慌张张站在门口。
  “怎的这样不知规矩!”
  茅元仪正要挥斥家丁,忽听他道:
  “大老爷,小老爷,宽甸那边来人了,”
  颓然坐在太师椅上的杨镐听见这话,微微睁眼:
  “怎的,刘大刀也被鞑子埋伏了!”
  家丁连忙摇头,上气不接下气:
  “老爷,不晓得是不是被伏,说是来求援的,”
  “求援?”
  杨镐猛地从椅子上坐起,抬头望向家丁,旁边茅元仪神色也是一变。
  “刘总兵的人现在何处?”
  家丁听经略大人改口叫刘总兵,一时没反应过来,愣了片刻,连忙道:
  “老爷,那家丁就在外面,就一个人,受了伤,说是还有一个在路上让鞑子杀了,”
  “带他进来,”
  家丁刚要出门,茅元仪又道:
  “持经略大人腰牌,找个可靠郎中,速速赶来,再准备些吃食,快去!”
  家丁匆匆下去,杨镐在客厅里来回踱步,不时抬头望向茅元仪。
  “没先到刘綎还没战死,若这东路军还有一线生机,辽事大有可为啊,大有可为,”
  茅元仪知道杨镐与刘綎互不对付,当年万历援朝时便积攒下宿怨,不过现在经略大人与东路军休戚相关,若真能保全一路人马,只要运作一番,朝廷也不会定大人死罪,所以他需要劝经略大人捐弃前嫌,勠力同心。
  盏茶功夫,家丁头子带上个满脸风尘的兵士,那兵士步履踉跄,发髻凌乱,脸色枯黄,不仔细看时,鸳鸯战袄上还有斑斑血迹。
  他一见到杨镐,便跪倒在地,从袖中掏出张纸条:
  “小的是刘总兵麾下家丁王斌,我家老爷让我·····”
  名叫王斌的家丁刚开口说了几句,便昏死过去,茅元仪见他这幅模样,连忙朝家丁挥了挥手,让家丁把他带下去休养。
  “刚才找了几个刘綎旧部认了,确认是他家丁不错,”
  杨镐颤巍巍打开那张沾着血迹的字条,仔仔细细看了两遍,那神情像是当年在京师殿试时展开大卷(殿试时试卷较乡试更为宽大,故称“大卷)一样。
  他翻来覆去看了半晌,脸上表情不断变化,临末轻抚胡须,陷入沉思。
  “风筠兄,纸上写的什么,可是刘綎笔迹,”
  杨镐犹豫片刻,将纸条递给茅元仪去看,茅元仪接过来小心翼翼展开,轻声读道:
  “辽阳总兵刘綎顿首再拜,末将领东路军于二月二十六过宽甸,三月三至浑江,期于杜松、马林汇于赫图阿拉,扫穴犁庭,报效皇恩,士衔枚,马裹布,星夜兼程。三日清晨,距赫图阿拉仅八十里,幸得麾下义子刘招孙俘奴贼细作数人,知总兵杜松,马林已被奴酋击破,辽兵生死不明。奴酋阿敏设伏,我南兵孤军深入三百里,进退两难,进则恐不能敌,退则军心动摇,为贼所乘,当今之际,唯有待朝鲜合兵,叶赫援持!伏惟经略运筹帷幄,当有完全之策,解救倒悬,保全辽事,为圣天子分忧!东路军将士泣血顿首再拜!”
  茅元仪放下字条,眉头紧皱,亦陷入沉思,从宽甸至沈阳,六百多里路程,多是崎岖山路,快马至少也要三日,从时间上来看,倒也不像有诈。
  杨镐本是粮官出身,对军中粮草调度,兵马运行,颇有章法,一眼便看出这信是真的,他所忧虑者,乃是对这东路军救还是不救。
  如果救的话,派谁去救。
  “石民,你看这信是真是假?”
  茅元仪将信拿起来翻看一番,再次放下,半晌之后,才开口道:
  “若是奴贼想要赚我,当伏兵于界藩、鸦鹊关,宽甸路途遥远,距离赫图阿拉最近,怕是····不过听闻奴酋钻研兵法,往年去京师朝贡,都要买《三国演义》来读,兵者,诡道也····”
  杨镐挥手打断,若有所思道:
  “刘綎与老夫多有嫌隙,此事天下共知,奴酋久在辽东,又岂能不知,单是这一点便不会是假的,这刘綎平日傲气的很,若不是形势急迫,不会向老夫求情的!他说保全辽事,为圣天子分忧,可见这东路战事还是大有可为的!”
  “大有可为啊,”
  杨镐喃喃自语,重复念了几句,忽然转身对茅元仪道;“沈阳城中南兵还有多少?”
  茅元仪熟悉用兵方略,对沈阳兵力部署也颇为熟悉,不假思索,便道:
  “蓟州兵马一万,还在路上,新来的白杆兵一千,狼兵一千,才来一天,狼兵便骚扰百姓,还和辽兵打斗,巡抚大人大怒,让他们驻扎城外了,”
  杨镐冷冷一笑,这两日他忙着和陈玉庭斗法,和辽东官员扯皮,脑子里想的都是菜市口一刀,哪里有精力过问这些从各地陆续赶来的客兵。
  “呵呵,狼兵最不宜调,其扰中原甚于胡虏,这次来辽东不知让多少沿途地方官头疼,老夫记得嘉靖年间倭警,调瓦氏狼兵,沿路扰民,贻害东南最甚!好不容易来了,扰民都扰了,就让他们去宽甸,”
  。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