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4章 驰援

  “张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?”廖化问着身边的卞喜说道。
  “不清楚,但是我曾经听自己的朋友说过他身轻如燕,又骁勇善战,所以军中都称他为‘飞燕’。”卞喜回答道,“大贤良师在的时候,我也只见过他一面,那时候他还不姓‘张’,只是一个小帅,没有想到现在已经是这样一个大人物了。”
  货比货得扔,人比人得死,廖化想着自己和卞喜现在只是一个小小的队将,而现在张燕已经变成了一个太守这样的大人物了。
  廖化觉得,如果按照现在升迁的速度,说不定他将来要到六七十岁了,才能够成为太守这样的人物。
  “在黄巾的老兄弟中,我们两个人已经不错了。”卞喜却安慰着廖化,“过去我们和大贤良师起事的时候,可没有想到会变成现在这样的情况。”
  廖化想要说什么的时候却看到卞喜做了一个噤声的动作,他立刻闭上了自己的嘴巴。
  他们担任的是全军最为重要的前哨,显然卞喜有所发现。
  卞喜的手下带来了一个戴着黄头巾的人,廖化一愣,他很久没有看到这样装扮的人了。
  “我是张方,张燕之子,对面可是董相国的人马?”张方问道。
  终于接上头了。
  在公孙瓒死后,袁绍开始进攻并州的黑山军张燕,企图占领并州,统一北方。
  他没有等待自己回军,反而令自己留守冀州的张合等人带领二万军队进攻并州,袁绍等待着自己安定幽州后,再率领大军,从北面进攻张燕,一举并吞整个并州。
  张燕亲自率领五万人据守壶关口,阻止张合等人从东面进入并州,双方在壶关激战数日,除了留下一地尸体外,都没有取得决定性的战果。
  张燕除了做这件事情之外,那就是他的文书一封又一封的发往了洛阳,只要和黄巾有关系的人,都收到了他的告急文书。
  张燕的努力终于有了成果,他等来了援军三千。
  对手的先头部队至少有两万,后面的援军兵力更多,但是援军只有三千之数,如果是其他情况,张燕肯定要骂人。
  三千,三千有什么用,是给他来收尸的吗?
  但是这三千不一样,这可是董仲颖亲自率领的三千人马,里面还有八百近卫骑兵。
  对手的先头部队真的够相国这些人马杀吗?他是否需要出兵替别人收尸。
  为了体现对于相国的尊重,张燕竟然派遣了自己的独子张方亲自担任斥候,而且等张方到了董仲颖的军中之后,就不打算让张方回去了。
  张方会以熟悉地形担任向导的名义留在董仲颖的军中,这就是他张燕的诚意。
  张方果然如愿以偿的留在了董仲颖的军中,除了董仲颖外,所有人都知道他就是个人质。
  张燕还是非常识相的。
  不过没有人会苛责张方,因为除了张辽带领的近卫骑兵外,剩下的都是原黄巾弟兄。
  为了减少和黑山黄巾冲突的可能性,董仲颖的军中带着都是过去黄巾的老弟兄,从张白骑到廖化,这些人可是都跟随过大贤良师造过反的。甚至他连过去的那些魏续、宋宪等并州人都没有带,毕竟那些人和张燕过去打过仗。
  这支军队如果带着黄色的头巾,那可是标标准准的黄巾老卒,纯度甚至超过张燕的手下。
  这些人的忠诚也是可以得到保障的,这些黄巾从凉州开始就是跟随着董仲颖的,在军中的资历甚至超过了宋宪、魏续等人,即使少部分不是凉州的黄巾,也是那些为相国流过血的白波黄巾。
  更何况,黄巾是贼寇,而现在他们是董仲颖的嫡系人马,他们怎么可能会为了重新成为黄巾而放弃现在的地位呢?
  “我的父亲正在壶关和袁绍的军队进行对峙,虽然我们黑山黄巾号称有百万之众,但是真正的可用之兵都在我父亲的手上,大约只有两万多人。”张方说道。
  他的话语非常的实诚,口中的可用之兵是“真可用之兵”,不是那些带着竹枪的民兵。
  “虽然壶关那边我父亲号称统领了五万精锐,但是其实和袁绍军队的实力相差不大,甚至还不如袁绍的军队。”张方继续补充道。
  根据张方的介绍,的确壶关的情况不容乐观。
  张燕的五万大军去掉三万凑数的人马,真正能打的也只有二万,而这两万人马之中,装备也不是很齐全,甚至有些人连武器都没有,战斗力也就是过去黄巾较为精锐士兵的标准。
  而张合手上的二万人可是标标准准的袁绍精锐,是袁绍压箱底的军队,因为袁绍不舍得用这样的军队和公孙瓒在易京进行消耗战,所以这些人才留守在冀州,刚好参与了这一场壶关攻防战。
  “壶关不能丢。”张白骑说道。
  壶关的地理非常的重要,不管之后并州的战局或者董仲颖的目的会如何发展,只要壶关在董仲颖的手上必然是进可攻、退可守的。
  张白骑并不知道壶关能够守多久,但是她知道,军队越早到壶关,对于壶关的防守越为的有利。
  因为她对董仲颖说道:“相国,现在壶关的情况非常的危急,张燕虽众,但可用之兵不多。袁绍虽寡,但士卒精锐,战力强横。张燕军明多实寡,如果没有外来的援军,恐怕壶关没有办法坚守。”
  “为今之计,在于我们迅速驰援壶关。”张白骑说道。
  “好。”对于张白骑的决定,董仲颖答应了,毕竟现在张白骑是最为能打的那一个。
  于是,新的指令被下达,那就是整支军队解散,全军自由向壶关行进。
  如果是其他的军队,或许这样一跑就散了,但是那些近卫骑兵自发的组织起来,维持着军队不要跑散。
  而在众人的眼中,董仲颖甚至亲自垫后,收拢走失的军队。
  当董仲颖“拼”死最后一个到达了壶关之后,他却听说了一个消息,那就是张合等人退军了,他们从壶关后撤了三十里地扎营。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