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4章 通达

  书院墙边,摆着些许木桌。
  一路观之,大致可以分为三处。
  一处为报考外舍,一处为报考内舍,另一处则为推举信投递处。
  “报考者只要将自己的凭证递交给登记者就可以等候考试。”
  “你可有举人凭证?”
  王晟报考内舍,队伍不似外舍般横长,很快就轮到自己。
  前一句话是季少淮的解释,后一句话是登记者的质疑。
  王晟先递交了证明籍贯、年龄等凭证,举人凭证收在自己的衣兜里。
  毕竟在这时,举人已经可以凭借着凭证,前往外地游学,不需要经过村里,再到镇上的层层审核批准。
  他们只需要在抵达当日将凭证递给守卫核验便可。
  王晟与季少淮一路都是这般过来,小芽是奴籍,也不需要凭证,王冒则是早就村长办好了凭证。
  这时,他会这么发问,不外乎是打开了凭证,看见了王晟的年龄。
  “站在此处,自是有的。”
  王晟没有为难他,不慌不忙地递给他举人凭证,等他查阅过后,将这些人带到一处空地。
  他和季少淮一边等候,一边闲聊:“我方才看见门口伫立的怪石,上面有被墨水浸染。”
  季少淮摇着扇子回道:“这里乃是永州,碑文化显赫之地。不少文人墨客都在此地留有墨宝,想来书院门口,立着怪石,也不足为奇。”
  王晟淡然笑道:“上面若是草圣怀素题的字,或是柳宗元先生所题,想来会写上归属,也会成为着名的景观。可是,在登山之前,我们都不知晓这里立着怪石。”
  季少淮诧异地看了王晟一眼,点点头说道:“好似是这个理。其他的不说,单凭怀素先生的名气,这等怪石放在外头没人看管,夜里就有人给盗了去,真迹难寻。”
  “因此,我猜测,这个石碑,乃书院夫子或是学子提笔写字之处。前有古人碑石林立,后有来者题字怪石。永州,意境斐然,人文气息浓厚,是个不错的求学之处。”
  王晟总结道。
  翻山越岭而来,自然想要在求得真学问。
  其他的不说,光门前的那个怪石,就足够让王晟研究几日。
  上面的墨迹有豪迈放纵之气,也有含蓄内敛之意。
  石头的本色见不着,是因为王晟双眼都是上面的墨宝,只不过还没研究透彻,就被打断,现在心生念想。
  季少淮对于习字一道,没有王晟那般执念,很快就从这个话题跳出来,观察四周,走到他处打了招呼,又寻了回来。
  “王兄,别想了。”
  季少淮以扇敲了一下王晟的肩膀,以作提醒。
  “你猜我方才遇见谁了?”
  “谁?”
  “孔念温和杨子美。”
  “哦。”
  王晟回过神,应了一声:“你不是早就知晓他们会来此地?”
  犯不着这么惊讶吧。
  “你猜我刚刚又看见谁了?”
  “沈思之。”
  王晟无奈配合道。
  “聪明。”
  “那是因为你先前提过此事。”
  季少淮收回扇子,又啪的一声,迅速将其打开,摇着扇子慢悠悠说道:“我只是猜到他们会来此,可是,我猜不到他们聚在一处啊!”
  “?”
  “在那。”
  这回换王晟诧异地朝季少淮指的方向探去,真的看见了聚在一处的三人。
  只不过,杨子美和沈思之相谈甚欢,一旁的孔念温神情好似没那么高兴了。
  沈思之不知说了些什么,孔念温转头就走。
  当然,最令人惊讶的还是杨子美,还留在原地与沈思之交谈。
  “他们两人何时这么要好?”
  乡试之前还横鼻竖眼,乡试之后就把手言欢,这差距也太大了吧。
  季少淮冷笑一声,答道:“对杨府来说,自己的喜好哪有前途重要。”
  这一句话,王晟听懂了。
  “喜好和前途又不冲突,至少对我来说,是这样。”
  王晟不对他人做评价,反观内心回了一句。
  他看着孔念温满是阴霾地脸,走过去唤道:“孔兄,许久未见,可还安好?”
  孔念温笔直的站在一旁,突然听见声响从身侧传来,探过身子,看见王晟,兴高采烈地回道:“安好安好。你也来此地求学?”
  “是的,凑巧看见你,便来谢过你的提点。”
  听见这句话,孔念温眉毛上扬,嘴角也克制不住咧开,可手却连连摆道:“不碍事,我也帮不上什么忙。”
  王晟看他从低气压中自己走出来,便顺势说道:“我们要待在此地等候,却没有一个明确的时辰。孔兄若在此地无聊,不如与我和少淮谈些书籍,想来你近日又读了一些书,有了新的感悟。”
  “好啊!”
  孔念温一下子就应了下来。
  杨子美声音一顿。
  王晟、季少淮、孔念温聚在一处,谈了诗书常事。
  午时过半,才有人匆匆走来,喊众人前去抽签。
  王晟纵观全场,本场考生百余人,当然,录取者不定数。
  按照夫子说的,就是,能者方可进入,不拘束额。
  王晟托了小芽帮忙照看王冒,又从包裹里取了干果递给两人,嘱咐了一通,拿上书写工具,随即跟上大部队。
  查验,抽签,候场,进入考场,考试开始。
  此次查验不如乡试困难,但是除了笔墨砚台,其余的东西都是不允许带的。
  少了吃食,就少了查验的压力。
  而且,衣物也不用脱下来查验,只要外表没有抄录违规方可。
  等王晟坐到位置上,方知为何这般查验。
  因为考生就百余人,可全部人都在一间空旷的斋舍考试,单论监考的考官就有五人,旁边的还有书院原先的学子立在一旁。
  王晟眼睛一抽,没有细数。
  毕竟,一眼看过去都是人的状况,没必要再数。
  想来,能顶着这么多双眼睛掏出小抄的也是一个狠人。
  王晟坐在原位,等卷子发下来,就两耳不闻窗外事,一心只写考试卷。
  入院的考试题目并不难,和乡试考试题目大差不差,算术难些,却也还能写出。
  直到王晟翻到最后一题。
  当然,最后一题也不难,有两问。
  一问:为何来此?
  二问:本卷试题可有改进之处?
  这两问都是开放题。
  王晟想了许久,答道:“早闻此地人杰地灵……”
  他写了一些自己所听的永州人文景观,加上书院前的怪石进行作证,然后写道:“特来此求学,全已之心。要问已心为何?为以已之心,通民之心,诉民所苦,达民所愿。纵使吾位低身卑,亦心向往之。”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