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1章 祖宗保佑

  二月二十四,春分已过。
  过两日就是杏榜出炉的时刻,二十六是清明,所以,陕西士子就计划着提前过。
  不管考的好与不好,总不好将心情使到祖宗身上。
  京城买卖爆竹和纸钱的摊贩一时间多了起来,会馆不远处的巷口就有好几家。
  互相竞争着生意,倒是没有让他们这些外地士子买到天价纸钱。
  放爆竹,摆火烛,烧纸钱是李承平他们家的习惯,陕西其实不大这样,这是李固从凤阳老家那里带来的习俗,这么些年一直保持。
  听说淮河一线很多人家都这样,习俗是需要传承的,哪怕不认可,跟着照做就是。
  又烧纸又放炮的,动静很难小。
  朝廷对清明重视至极,在城中设置了许多供百姓烧纸钱的地方,主要在街头巷口。
  只能说敬畏神明祖先是华夏人骨子里就刻下的。
  尽管李承平心里不以为然,但样子怎么都要做一下,说不准就真有祖宗保佑。
  再者人家都这么搞,别到时候人家得到庇佑,就把自个剩下。
  李承平原先也是打算寻摸个地方,把流程走完了事,可却事与愿违。
  北京城说大也大,说小也小,也就囊括了后世的东西二城,也难怪后世住胡同的觉得五环之外的是郊区。
  古代的房屋与楼房不同,一亩地后世可能装得下几十户,但放在这个时候,搞不好就只是住着一户人家。
  虽然利用率上来了,但质量却不一定如人家这个木制瓦房。
  人家是一屋传三代,你那屋子却是人没走,房已塌。
  说起来随意,但一时间还真的没个烧纸的地方。
  “不行,巷口早就被江西会馆给包了。”
  刘孖然大概是和人推搡过,头发散落就几缕,别说帅了不少。
  刘孖然骂了一句,“混蛋玩意,那几个小子怕咱们趁他们走了占地方,还专门找人守着。”
  从二楼窗户往巷口望去,确实是这样。
  等他们反应过来想着去占地方的时候,人家或许早就已经找人守着。
  李承平无语的摊手,不甘心的问道:“等他们走了咱们再去行不行?”
  刘孖然没回话,给了个你自己体会的眼神。
  看来是没戏。
  李承平很难受,烧个纸破事是真多。
  等人走了再去巷口烧,人家的灰烬肯定堆积在那,地方不大,李承平他们想再搁哪烧,就只能将那些灰扫到一边。
  可大乾百姓觉得清明这天没过去就把纸灰扫走,会影响祖宗收钱,将祖宗的财运扫走,自己得不到保佑。
  这种观念很大程度影响了几人祭祖进程,京城数以百万计的百姓都烧纸,再结合烧纸钱要找好位置,属实是没什么好选择的地方了。
  柳安提议,“要不咱们去城外烧。”
  他怎样都行,自家院子就能烧,主要是为李承平他们出主意。
  出城倒是可以,地方大随便找个地方就成。
  只是黄昏时分城门就会落锁,进不了城就只能宿在城外。
  烧纸钱基本都是在晚上进行,还要在一旁守着,反正这个破规矩是祖上传下来的,李承平也是头疼的很。
  刘孖然无所谓,“也不是不行。”
  好像是想到什么,刘孖然猛地从椅上弹起。
  “咱们赶紧走吧!正好可以领略一下京城周边风光,等天一黑就烧纸,然后找地休息,完全不耽误后面回来等着放榜。”
  他是这么想的,也是这么干的。
  说完就收拾起东西来,还怕李承平不同意,他将几人的物件全给收拢好,装篮带着。
  吃过午饭,几人就动身往城外而去。
  马车上装满了纸钱、炮竹和火烛,抱着两捆黄纸,刘孖然倚靠着车厢,挤得慌。
  驾车的是柳安,谁让其余几人不认识路。
  握着缰绳看着路,却不碍着柳安吐槽,“为啥你们烧纸让我做马夫。”
  李承平毫不厌倦的打量着街上风景,循着声音转过头来朝前望去。
  车速不快,但风仍吹的柳安睁不开眼,发梢随风飘扬。
  城内不仅限速,还对乘车、坐轿、骑牛或马都有要求,身份不够是不能在城内乘坐代步工具的。
  若非马车上挂的是礼部的印记腰牌,怕是他们今日只能走路出城。
  李承平微笑道:“辛苦一下,等回来给你买糖人吃。”
  柳安斜眼道:“谁稀罕你的糖人,我又不是小孩子。”
  刘孖然瞪着眼,正想打趣人,却被柳安随后的话给噎了回去。
  柳安将手伸进车厢,晃了晃,“我要两个,小狗样子的。”
  刘孖然白了一眼,“受不了你俩了,要不我下去。”
  正抱着东西腾不出手来,李承平趁机捏了捏刘孖然的肚子。
  嘴角微翘,笑道:“你确实该好好跑跑步,别人远涉千里都瘦了一圈,就你小子还胖了。”
  “少吃点吧!”
  刘孖然黑着脸,“要你管,又没吃你家粮食。”
  李承平和柳安嘿嘿一笑,不再逗他。
  出城的路并不好走,只要没下雨,京城到处都是人山人海的。
  赶上放榜前这段空闲时间,逛街赏玩的士子,无疑为本就爆满的城市,增添了一分拥挤。
  几人出城到晚上烧纸还有好几个时辰,看似很多,实际上却少的可怜。
  李承平花费两分半在脑中简单一下,当即做出了接下来的赏玩章程。
  李承平问着,“京城附近可有什么小寺庙或道观。”
  柳安不解道:“去那里作甚?京城外边好玩的去处不知多少。”
  确实,京城容百姓踏青的地方不少。
  高梁桥就是一处,因高梁河而得名。
  《水经注》中写道:“漯水又东南,高粱水注焉。水出蓟城西北平地,泉流东注。”
  李承平起初听到高梁河,最先想到的倒不是《水经注》,而是宋辽的“高梁河之战”,高梁河车神的名头可谓是响当当。
  驾驴车奔袭百里,神人也。
  风景不好,但现下的京城环境的真的差。
  每到春季,京城外的环境就奇差无比,因为风沙很大。
  不单单只有西安水土流失严重,京城外的群山也是光秃秃。
  植被稀少,一片黄朦朦的景象。
  可到了清明前后,天气就有了很大好转,树木自然不可能平地而起,风沙消弭却是实打实的。
  天气好,京城里上到达官贵人、下至黎民百姓,都在闲暇时踏青而行。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