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1章 许州

  京城。
  “报——”
  一个侍卫从宫门口匆匆跑进来,躬着腰走进正在上朝的大殿。
  “报太子殿下,金平王与武义将军带领五万将士,往京城方向来了!”侍卫跪在地上,支支吾吾道,“金平王说、说要来京城,亲自、亲自……”
  宁烨猛地起身:“她说什么,你仔细道来!”
  “金平王说、说她要亲自来问问朝臣,问问太子殿下,为何要罢了她的王爷封号……”侍卫满头大汗,“她说,若此事乃是太子殿下一人之意,说明太子不配、不配为太子……若此事乃大魏朝上下共同决议,包括皇上也赞同,那、那她会上交所有兵权,自愿贬为庶人……”
  朝中一片寂静。
  所有人满脸都是不可置信。
  金平王这是抗旨了?
  抗旨就算了,居然带着人上京?
  这意欲何为?
  宁烨缓缓坐回位置上。
  他扫视着殿下的文武百官,冷沉至极的声音回荡在空旷的大殿之中:“金平王此举与叛乱何异,传孤旨意,发兵六万,南下平叛。”
  此言一出,朝堂之上顿时响起了一阵低语。
  霍启明出列一步,他低着头,拱手道:“太子殿下,金平王有功于江山社稷,一心为民,沉醉于研究高产稻种,治理辖区,断然不可能生出谋逆之心,还请太子殿下三思!”
  宁烨唇瓣带着冷笑。
  都带兵北上了,还没有谋逆之心,这霍启明还真会替人开脱!
  他的目光转向了另一边,正是俞家人。
  俞家的家主身材粗壮,面如重枣,他跨步出列,声音洪亮:“太子殿下英明,金平王狼子野心,若不除之,日后必成大患。我俞家愿为先锋,誓死效忠。”
  朝堂之上,一时间分成了两派,一是以霍启明为首,主张三思而后行。
  一派以俞家为首,力主出兵。
  双方你来我往,争论不休,朝堂的气氛变得十分紧张,空气中都弥漫着硝烟。
  宁烨的眼中闪过一丝不耐,他站起身,一股无形的威压弥漫开来:“孤意已决,无需再议。”
  霍启明面色一变,他咬牙道:“太子殿下,老臣认为金平王与武义将军忠心耿耿,更不忍见国家陷入战乱,百姓受苦。”
  宁烨的脸色一沉,他冷声道:“霍启明,你这是在质疑朕的决策吗?来人,将霍启明等人拿下,押入天牢,待朕发落。”
  殿外的侍卫立刻涌入。
  朝堂之上,顿时鸦雀无声,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宁烨的身上。
  宁烨的声音再次响起:“朕的决定不容置疑,即日起,领兵南下,平定金平王,斩杀叛贼!”
  若此仗胜了,那程长宴再也构不成威胁。
  若此次败了,说明程长宴使用了火药,此等利器用在大魏人身上,必会遭到天下人的口诛笔伐,失去民心后,也不再是威胁!
  早朝结束。
  宁烨步出大殿,眉宇间难掩疲惫之色,他穿过长长的宫廊,回到了东宫。
  陆静雪早已在殿内等候,她身着一袭淡紫色宫装,眉眼间尽是温柔。
  见宁烨归来,她轻移莲步,迎上前去,柔声道:“殿下今日朝堂之上,定是劳心劳力了。”
  她为他取下官帽,又亲自端来一杯清茶。
  宁烨接过茶杯,轻抿一口,茶香在舌尖弥漫,心中的烦躁似乎也随之淡去。
  陆静雪见他神色稍缓,眼珠一转,轻声道:“殿下,今日朝廷之事妾身略有耳闻,心有一计,或可解殿下之忧。”
  宁烨抬眼,目光中带着一丝探究:“是何妙计?”
  陆静雪的唇角勾起:“殿下可知李知月的大哥,李牧云?”
  宁烨恍然记起。
  襄阳侯府并非没人了,而是,所有人都不在京城。
  想来,程长宴早就计划了今日之事,所以,提前安排人离开了京城。
  至于李牧云,似乎是在许州哪个县里做县令来着……
  陆静雪眼中闪着寒芒:“若能将李牧云活捉,以其为人质,李知月必不敢轻举妄动。如此一来,殿下便可不战而屈人之兵。”
  宁烨握住她的手:“静雪此计甚妙,若能成功,你便是首功。”
  陆静雪脸颊微红,轻声道:“殿下过誉了,妾身只是尽些绵薄之力。”
  她直接倒入了男人的怀中,两人的身影在烛光下交织,殿内的气氛顿时暧昧起来……
  许州云梦县。
  正值秋收时节,田野间一片繁忙景象,稻穗沉甸甸地垂着,金黄的谷粒在阳光下闪耀着光泽,农人们脸上挂着满足的笑容,他们手中的镰刀舞动得飞快,一茬茬稻子应声倒下。
  李牧云站在田边,看着这丰收的景象,心中莫名生出满足感。
  若是京城那些曾经同他一起日日厮混的人来了,一定认不出,他就是当年京城有名的侯府纨绔。
  一年多时间,他已经褪去了少年的青涩,取而代之的是成熟和稳重,他的肩膀,已经能承担起一个县百姓的生计了。
  在这里当然不比京城,苦是苦了点,但,内心却前所未有的充盈。
  他很庆幸自己当初做了那个选择。
  只是一年多没有见家人了,有些思念,不知月娘生的那个闺女,像不像他们李家人呢?
  这时,正在忙碌的农人们沸腾起来。
  “大人,今年的收成比去年多了整整二百斤啊!”一个老农激动地说道,他的声音沙哑,却充满了力量,“一亩地的产量居然达到了四百八十斤!老天爷,这也太高了!”
  “我们家今年可以过个好年了!”一个年轻的农妇抱着孩子,满脸都是感恩,“要不是大人告知我们稻子种植的新方法,我们怕是还要继续饿肚子!”
  “我家种了八亩地,今年能收四千斤稻子,大人真是我们的恩人!”
  “大人,您是我们的福星啊!”
  “是啊,自从您来了云梦县,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。”
  一群人说着,跪了下来。
  李牧云连忙将人扶起来:“我也只是尽了一点绵薄之力,若论功劳,自然还是金平王,这种新式水稻种植法,是宜州的金平王提出来的,他解决了大家饿肚子的问题,大家要谢,就谢金平王吧!”
  闻言,老百姓们换了个方向。
  对着西南方开始跪拜。
  李牧云一脸笑容,正要说话,他的随从急匆匆走来:“大人,县衙来人了!”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