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6章 好好夸夸你

  知识改变命运。
  这句话,他第一次听人说,竟然是姑父说的。
  以前只觉得姑父偏疼他,现在和姑父住在一起,他才发现,姑父比他想象中的更有智慧,是人生阅历和经验赋予的智慧,是他无法企及的高度。
  教室里其他人陆陆续续站起来。
  “我要做一人之下,万人之上的大周宰相,不识字可能连内侍都做不了。”元载。
  “我叶凡一生不弱于人,可不识字,就只能做蛮夫。”叶凡。
  “我娘说了,老蔫叔之所以能发财,就是因为读书识字,她不求我发财,不挨饿就成。”
  “我爹说小壮的表哥马上就要当官去了,要我赶紧多学一点……”
  孩子们一个一个起身,每个人都说了自己坐在这里读书认字的原因,没有一个人是因为科考。
  卢照凌默默地闭嘴了,站到了一边。
  温华教完了读书认字,接下来就是教算术课,底下四五十个人,竟然有二三十个人都有算盘。
  这算盘都是一些村里人央求叶五四做的,那些人自己砍树锯木头,叶五四只需要利用卯榫工艺将木头做成算盘框架,然后将算珠磨出来就可以了,做一个算盘要价是一斤大白米。
  这不正好秋收,一些看重读书的人,马不停蹄就拿粮食来找叶五四帮忙。
  夜色深沉。
  今天有几个书生以及一大堆小厮、书童帮忙,效率很高。
  晚上的工作量也就没那么大了,家里人慢吞吞地干着,小壮吵着听父亲讲故事。
  叶琛倒是会讲故事,那都是说与女施主听的。
  小孩子学会了,岂不是麻烦大得很。
  叶琛无奈,便让小家伙称重,累了,就不闹着听故事了。
  今年的收成可以说是一般中的一般。
  往年一亩地差不多可以收三百斤粮食,不是公斤,是斤。
  今年更惨,勉强二百多斤。
  到时候还要拿出来一部分交税,叶琛真的难以想象,古人到底是怎么活下来了。
  等秋收结束之后,县衙会派人一个村一个村收粮食,亲自验收,丝毫做不得假。
  当然,也不是没有技巧。
  那就是上缴的粮食,少晒太阳,这样可以保持水分,让粮食更加饱满一点。
  能多省一点是一点。
  不过朝廷也有应对之法,比如官员看粮食太生,就会过来踹两脚。
  温华拿着草叉将脱粒后的稻杆挑到一边。
  大壮将这些干稻草捆起来码放成稻草垛子,这堆稻草垛留到冬天有大用,可以引火不说,还能铺在床上,也能塞进被套里当被子盖,稻草垛堆起来之后,再在最上面盖上芦草,然后上面还要糊上一层厚厚的泥巴,避免被下雨被浸湿。
  在乡下,还有一波坏人,他们专门点人家柴火堆作乐,这种人被抓着一般会被打个半死。
  阿福在烧水,晚上洗漱。
  卢照凌无所事事,到处闲逛。
  他摆弄着柳一贯留下的宝剑,坐在温华身边儿,开口说道:“我老姐说让我跟你多学习学习,你做什么,我便要做什么,可是你这一天天的干农活,也不读书,我学个屁呀。”
  温华头也不抬,手里记录着一份工作日志。
  这个小本本记载了温华大量的宝贝见闻,诸如蝗虫的繁衍周期,鸭子的成长周期,每个周期的状态,不同程度的稻谷的亩产量,以及该如何更省事地收拾稻谷。
  嘴里很是嫌弃地说道:“农乃国本,这干农活也是一门学问,哎,不要看我的笔记,你要自己体会。”
  卢照凌冷笑,“我有那闲工夫,还不如多看两本书,省得我姐回来了,问我这几天读了什么书,我一个字都答不出来。”
  叶琛坐在一边儿,小壮乖巧地给捶着腿,他知道温华做的事情,势必会成为日后他的施政基础,他是那种一步一个脚印型的,卢照凌确实聪明,才华横溢,但是却不接地气,有些过于飘了。
  于是他开口道:“卢少爷既然闲来无事,不如我问你一个问题吧?”
  卢照凌知道叶琛乃是受刺史关注的秀才,人家肚子里肯定是有些本事的,别看他傲气,但是不代表他真的敢瞧不起叶琛。
  于是卢照凌认真了一些道:“老叶,你问。”
  “我听说圣人尤重民生,每次科举都有关于民生的问题,那我也问个这方面的问题,”叶琛喝了口王老吉,笑着说道:“今年全国各地闹灾,北方的旱灾,南方的洪灾,此外还有全国多地爆发了蝗灾,国家前些年对外征战,本身就有亏空,如今这么多灾难,演变出来的流民,该如何解决呢?”
  卢照凌虽然年纪不大,但是这些年走过的地方也不少。
  他知道,先不提国家本身就有些山民,隐户,大户人家的奴仆,这些没有多大的危害的人,不算在户籍之中,那些对国家有危害的,诸如江湖游侠,山贼土匪,流民也是不在户籍里的。
  这些人不仅不缴纳赋税,而且还会对国家产生莫大的危害。
  尤其是每逢灾荒之年,这些流民就会聚集在一起,惹事生乱。
  一旦超过一定的界限,甚至会覆灭整个国家。
  卢照凌也没有想到,像是叶琛这种甚至没走出过北海县的农夫,竟然会知道这些。
  看到他真的小瞧叶琛了。
  卢照凌的表情也更加严肃了一些,“往年朝廷的做法,向来是剿抚并用,剿乃是屠杀成气候大规模有反意的人,这样可以减轻赈灾的压力,同时给以小规模的流民以震慑,抚则是开仓放粮,广设粥棚,安抚流民,等到灾害过去,再将这些流民送回原籍,无家可归者,送去无主之地开荒。”
  叶琛看向温华,“你是怎么认为的呢?”
  卢照凌所说的措施,乃是国家统治者的常用手段,短时间内非常有效。
  但有很大的局限性,当流民发展到一定程度,就会崩。明朝就是这么灭亡的。
  而且这种做法,对于普通百姓而言,过于残酷。
  温华,在农村长大,他的思想应该更多的是基于百姓,只不过他为人古板,思想需要刺激才能更加开放。
  叶琛继续开口,“镇压和安抚只能解决一时的流民问题,根本原因是什么,可曾想过?”
  见温华依然沉吟不语,卢照凌扯了扯嘴角道:“刚刚不是说了吗?因为天灾,产生了流民。”
  “非也。”温华缓声道:“天灾只是一个外界的一个偶然的刺激性元素而已,就像是天气骤降而感染风寒一样,根本原因在于人的身体过于虚弱了。拿河南、河北、河东三道为例,因为这里曾属于窦建德、王世充的地盘,导致国家制定赋税标准时,本身就比其他的道要高一些,甚至灾荒之年不仅不降税,还会增加税收以补贴其他道,甚至于有些地方出现了即便是丰收之年,因为税收也会饿死人的情况。”
  “国家的赋税本身就重,而地方官员又百般摊派,横行乡里,百姓为鱼肉,土豪劣绅又借机兼并土地,欺压乡民,百姓本身就已经到了虚弱不堪的地步,这才导致了稍有灾害,便人人有饿死之危。”
  “若是百姓家中有存粮,即便是闹灾,也可以安心治理,全心全意对抗,而不是将一门心思全都用在四处寻找吃食上。”
  “这才是流民大规模形成的根本原因。”
  叶大壮插话道:“还是卢县令好,给我们减免了一半的赋税。”
  卢照凌得意地道:“我姐当然最好!”
  叶二壮开口道:“安丘县的赋税就很重,我听说不少百姓已经开始闹了。”
  赵菁菁也难得地说一次话,“别说是安丘县,我听三伯母说,孙家庄都开始闹了呢。”
  “自己辛辛苦苦收拾庄稼,一年到头还没吃饭,这还种地干啥?”三壮吐了一口唾沫,“还不如打仗呢,去别的国家抢!反正他们都是蛮夷,合该给咱们大周进贡。”
  温华是不认同三壮激进的想法的,“国虽大,好战必亡。咱们还是说说剿抚并用,确实是朝廷的老法子,但是很难合理的运用,先说镇压,蝗灾之年,朝廷的物资也是稀缺的,战争会消耗国家的力量,从而产生越剿流民越多,甚至最终军队加入流民的情况。”
  “而赈济灾民,也有很多问题,官员层层扒皮,最终落到百姓手里的钱粮十不存一。”
  “我认为这种情况,朝廷应该选能臣干吏为巡察使,先整顿当地的吏治,既然当地闹灾,必有贪官污吏作祟,杀之以振民心,抄其家以补全府库。其次选朝中德高望镇的臣子,为观风使,带领整顿后的官员队伍,重新开始推进赈灾。两者不可重叠,以免其为利益所诱。”
  “赈灾也不当一味地赈灾,天下不当有不劳而获之理,前期可以无偿获取吃食,但后期应当给流民提供工作,给予报酬,诸如修补城墙,开垦荒地,修补道路等等。”
  “还可以挖渠!”叶小壮也开动小脑袋瓜,“如果我是观风使,我肯定要带着流民挖沟渠的,这样以后再有旱灾就不怕了。而且有了沟渠,再遇到水灾,还可以利用沟渠排水。还可以让灾民挖掘蝗虫卵,这样他们能勉强吃饱,也有了一定的积蓄,就不会有心思去闹事了。爹,我说得对不对?”
  叶琛摸了摸他的脑袋:“我们小壮真聪明。”
  卢照凌也不甘示弱道:“不仅如此,朝廷也可以选拔流民入伍,流民参军之后,不以作战为主,但是可以屯田,也可以镇压地方,打击盗匪。”
  一屋子的人,各抒己见。
  就连话少的叶大壮,也会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。
  天色越来越晚,叶琛宣布今天到此为止,所有人洗漱睡觉。
  晚上睡觉的时候,卢照凌梦见自己考中了榜眼,迎娶了宰相之女为妻,然后喝了交杯酒,便跟自己上床。
  梦里卢照凌美的鼻涕泡都露出来了,他一张嘴就亲了上去。
  然后他就听到抽泣的声音。
  “少爷,当时签契书的时候,没有这一条呀。”
  阿福一脸委屈,却不敢把自己的脚丫在卢照凌的嘴里抽出来。
  卢照凌睁开眼睛一看,他竟然将阿福的腿抱在怀里,双手捧着阿福的脚丫子往嘴巴里塞。
  “呸呸呸!”
  他怒了,从地上爬起来。
  “今天晚上你滚外面去睡!”
  阿福很是无所谓,反正不管是睡屋子里还是睡外头,都是在地上打地铺,没什么太大的区别。
  而此时天已经快亮了。
  屋外传来了新米熬制成粥的香味,叶琛做了皮蛋瘦肉粥,皮蛋是叶琛用鸡蛋做的,还放了些香葱。
  阿福闻着味道就走到了灶房,看着叶琛坐在灶台上打着哈欠,“大叔,我来帮您看灶膛吧。”
  “成。”叶琛摆摆手,示意阿福小心点,别烫着手,自己则去切咸菜。
  忙碌了好一会儿,总算是准备齐全。
  一家人刚在饭桌边上坐下,院子门口就传来车轱辘的声音。
  卢照凌第一个冲出去,他看到了钱家的马车,车上一个马夫,两个小厮,三个人合力将一个水锥搬了下来。
  卢照凌本意是找叶五四的,但是农忙就这几天,一个没影的东西,他还真不好意思叨扰老人家。
  索性柳一贯送上门来,家里又有钱,就被他当场拿下了。
  柳家在安丘县那算是相当有名望的商人。
  柳一贯安排下去的事情,底下人自感不敢耽搁,这东西在青州不流行,但是有图纸就是好办事。
  一个非常标准的水碓准时出现在叶琛家的院子里。
  叶琛喊来小壮,“你去一趟丰顺大叔家,让他把牛车借给咱们家用一用,到时候咱们家再把水碓借给丰顺大叔用。”
  有了水碓,有了牛车,再处理脱粒工作就方便多了。
  水碓有四眼石臼,可以同时进行谷物脱粒加工,每天加工出来的白花花大米数量是相当可观的。
  清河村许多人来看热闹。
  “这水轮车做得真好,我也想做个这个。”
  “木头倒是不难找,难在制作水轮车的木匠,就算是找到木匠,我们也出不起这个工钱。”
  “而且选址安装也不方便,你们看老蔫选的那处地头,那里水流快,别的地方安装这水轮车不一定管用呢。”
  “咱们没有老蔫家富裕,但是十几户凑钱做一个水轮车应该不难吧?”
  “但是这东西只有加工粮食的时候用,咱们又没那么多粮食?”
  “还有啊,这东西怕风吹雨淋的,为了伺候他,还得盖个房子。”
  老蔫家有就行了,咱们到时候可以借他家的,有聪明人说道。
  当然,已经有耿聪的乡亲已经开始预定了。
  比如叶丰顺,老爹家,隔壁刘老太家,连粮食都提前堆在不远处了。
  众人都夸赞县令之弟。
  “卢少爷一来,就给我们解决了大麻烦。”
  “真不愧是豪门公子呢,脑瓜子灵活,我们这些村里的把式,就没想过这些。”
  “你们这些老东西,连马车都没见过几回,哪能想到做这水轮车。”
  “……”
  卢照凌昂首挺胸,“老叶,我这功劳不小吧?虽然有你的一大半,但是我的努力也不容小觑呀。到时候你可得记着,在我老姐面前美言几句,这样我就能提前回家了。”
  叶琛失笑着道:“等秋收忙完了,我亲自送你回去,放心,一定会好好夸你。”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