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章 大兴寺僧衣

  “不用不用!”柳筝连忙大声阻止道,“这些饭菜就很好了,真的没必要再麻烦了。”
  她拽着张玉,坐在饭桌前赶紧吃两口,垫了垫肚子。
  然后喊道:“小二,打包!”
  柳筝觉得自己堕落了,以前这些饭菜她都不带看,现在竟想着打包带走。
  实在是嘴巴太久没吃好东西,给她的反馈太美好。
  卫烈和观景看着柳筝狼吞虎咽的样子,心中不禁大开眼界。
  这小师傅吃得也太快了吧?
  而且那是肉啊!
  和尚也可以吃吗?
  吃得还如此理直气壮,真是让他们佩服得五体投地。
  观景羡慕的小声道:“小师傅长大后化缘绝对是把好手。”
  这脸皮厚度就不一般啊!
  卫烈也认同地点了点头。
  张玉听到他们议论柳筝,心中有些不悦。
  他侧过身去,用高大的身躯挡住了他们的视线,不让他们再继续打量柳筝。
  “慢点吃,不着急。”
  说完,他转身对卫烈和观景示意,和他一起出去等着柳筝。
  柳筝吃了几口饭菜,感觉体力恢复了不少。
  接过小二打包好的篮子,一出门,就看到张玉和卫烈在外面闲谈。
  她心中一急,率先催促道:“卫公子,咱们快走。”
  快去大兴寺,薅羊毛。
  哇,马车。
  柳筝一坐进马车里,就忍不住在心里发出一声惊叹。
  她上下打量着眼前的这辆马车,大户人家的马车真是精致,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奢华和品味。
  再次感谢现代生活,让她见过世面,否则今天恐怕要被这辆马车给震住。
  古代第一次坐马车,达成。
  卫家的这辆马车由四匹骏马拉车,每匹马都高大威猛,毛发光滑如丝,走起路来优雅自信,平稳有力。
  即使不懂马的柳筝也能看出,这是难得一见的好马,它们浑身都透露着高贵和优雅的气质。
  嘶哈,简直是梦中情马。
  张玉也同样注意到那几匹骏马,这样的马匹绝非寻常之物。
  单凭财富很难轻易获得,他对卫烈的身份产生了怀疑。
  回想起之前的种种细节,心中暗忖:“早该想到的,‘卫’这个姓氏,在朝廷里一般都是皇亲国戚。”
  张玉的前世唯一一次接触皇亲国戚的机会,是他当小兵时,远远地在校场上瞥见王爷的身影。
  那时他地位卑微,无缘得见王爷的真容,只远远地感受到了那种与众不同的威严与尊贵。
  他再次与可能是皇亲国戚的人接触,心中不禁泛起层层涟漪。
  观景赶车,柳筝、张玉和卫烈分坐在马车两侧。
  柳如意嗅嗅鼻子,车里有淡淡的熏香味道,很好闻。
  座椅周围的壁板上雕刻着精美的花鸟图案。
  手工刺绣的窗帘上绣着繁复的花纹。
  镶嵌着宝石的案几上摆放着精致的茶具。
  香车宝马,尽显豪华精致。
  “咱们以后争取也能坐上遮掩的马车。”
  柳筝凑近张玉耳边,小声道。
  张玉微微点头,示意他有听到。
  大兴寺。
  柳筝左看右看,没看见卫家布施的人影,问道:“卫烈,你们人呢?”
  观景站在一旁,忍不住翻了翻白眼。
  这小和尚,坐车的功夫就把他家公子从“卫公子”改称“卫烈”了,真是自来熟得很。
  卫烈指了指大殿方向,回答道:“在大殿前,过会儿便开始布施。”
  柳筝两人随着卫烈来到大殿门前,只见几张长桌一字排开,每张桌子后面都站着两个小厮。
  小厮们的身后,堆放着各式各样的物品,有衣服、鞋子,甚至连书本都有。
  她伸手指了指那些物品,惊讶地问道:“那些都是吗?”
  “都是。”观景回答道,他手里的鸡不知何时已被人拿走,“这些都是送给你们寺庙的僧衣、僧袜、僧鞋、佛珠、佛经。”
  真是大手笔。
  柳筝决定一会儿去蹭一套装备,虽然她不是真和尚,但她不嫌弃僧衣。
  “卫公子,谁让你这样布施的?”柳筝若有所思说。
  卫烈闻言扭过头,看着她,观景反驳道:“哪里不好,这些都是我们的诚意。你懂什么?一通大师规矩,一场布施换一个见面机会。”
  柳筝双手合十,微笑着解释道:“布施,在佛教中有着更深的含义。
  它不仅是物质的施舍,更是一种精神的奉献。比起物质的布施,一颗真诚的心更为重要。
  布施不是为了彰显权势和慈悲,更不是手段和目的,而是真正为了百姓的福祉。”
  柳筝觉得这场布施目的性太强,毫无诚意可言。
  “我想,一通大师的价值观一定比芸芸众生更高尚、更纯粹。
  他一定希望看到一场平常的布施,没有目的、不求回报、不执着结果。”柳筝继续阐述着自己的观点。
  “这位师傅怎么说?”卫烈听后,转头看了看张玉
  张玉想了想道:“我家师弟说的没错,得道高僧,想来与我们这些芸芸众生不一样,不在乎世俗名利。”
  卫烈听着两人的话,缓缓抬起头看着他们。
  他思索片刻,叹了口气道:“多谢指点。”
  一场布施换一次面见大师的机会,他有些明白过来。
  布施成了他们见一通的手段,同时也成了一通看清来人的方法。
  回想起自己的表现,他觉得自己和其他人一样,一定会被大师拒绝。
  预料到结果,他决定布施完后,不再求见大师,直接打道回府。
  卫烈放下功利心,想要真正做点善事:“观景,派人到县里去买些粗布回来,在寺门处给百姓设一个布场。”
  “是,公子。”观景应道。
  先前带的东西都是给僧人用的,现在要多设布场只能临时去县城采购。
  “公子大气。”张玉道,“你为百姓做过的事,百姓都看在眼里。”
  卫烈心中羞愧,觉得能做的不多,只能略尽绵薄之意,“我先带两位小师傅去领僧衣。”
  “也好。”两人点头应道。
  卫烈细心地考虑到寺庙中还有小沙弥,因此特别准备了孩童尺寸的僧衣。
  这份细心和周到让柳筝和张玉不禁对他刮目相看。
  柳筝不像张玉,可以领成年僧衣,她营养不良,领的是给小沙弥的僧衣。
  两人刷卫烈的脸,顺利领到一身衣服。
  柳筝心中暗自庆幸,幸好大兴寺的师傅不在场,否则他们得露馅。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